欢迎来到各物品牌网 全国服务热线:089866961013

服装设计培训十大品牌排行榜

服装设计培训十大品牌依托大数据技术,综合品牌实力、产品销量、用户口碑、网友投票等近百项指标评选出了2024年服装设计培训十大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北京服装学院、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西服装学院、重庆威斯特服装设计学校、武汉纺织大学、 香港服装学院、杭州圣玛丁服装设计学校、东华大学。如果您正在查找风管机什么牌子好?那么本风管机十大品牌榜单可供您作为选购参考,我们致力于用最真实的用户数据推荐口碑最好的服装设计培训品牌,让您选得放心。(榜单每月更新一次)

更新时间:2025-04-08
  • 品牌榜
  • 新锐榜
  • 好评榜
  • 投票榜
  • 1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历史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学校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围绕服装服饰,以设计学为龙头,逐步形成了“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在服装服饰文化、服装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服装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装、产品与数字化媒体设计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形成了独特优势。设有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美术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专业设置覆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在服装服饰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国内领先。学校拥有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7345人,其中本科生608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264人,形成“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修复、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设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为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其中,9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获批“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校60余年,已培养数万名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在众多行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很多已成为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多年来均在5%以上,涌现出了例外、Grace Chen、UOOYAA、熙上等众多优秀设计师品牌,是活跃在行业前沿的创新力量代表。

  • 2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是一所有35年办学历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隶属于广州大学的公办二级学院,也是华南地区特色明显、成果丰富的纺织服装类院校。学院依托广州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依托名列全国500强的广州纺织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国企)雄厚的办学实力,凭借集团纺纱、织造、染整、服装、进出口贸易等企业群和研究机构,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国际贸易完整产业链的支撑,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不断创新、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知名的纺织服装类院校。学院紧紧围绕纺织服装行业特色,针对行业内高技能人才紧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及人才需求,积极构建以服装设计、纺织工程为主,同时面向社会的应用艺术、经贸、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注重安排学生的实践实训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为学生们塑造综合素质、展现自我才华、成功走上工作岗位搭建桥梁和平台。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是全国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市级示范专业。学院老师和学生设计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服装、室内装饰等大型竞赛的金、银等各类奖项。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好、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和双师型队伍。学院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凭借办学多年的优势与社会声誉,建立起了以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为中心,面向广东省内并向香港、澳门等地区延伸的宽广就业网络,与国内近500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用能力、适应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信赖,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近几年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学生就业成果斐然。学院的新校区(原校区在赤岗新港中路399号)位于广州市增槎路,毗邻珠江,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校园布局科学合理,各类教室、教学设备齐全,实习实训场所充足,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校园拥有一流的江景,绿树掩映,景色优美,环境安静,为学生提供了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 3

    江西服装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服装类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学院的前身是1991年7月的民办江西服装学院。1998年2月更名为江西服装专修学院。2003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学院更名为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本科高等教育学院。江西服装学院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占地754.24亩,建筑面积47.23万平方米。学院现有高职统招在校生6023人,设有时装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管理学院、服装工程学院、服装商贸学院、服饰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公共教学部六院一部,开设有30个专业(含方向),其中服装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艺术设计和市场营销4个专业属于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经申报并通过教育部批准服装设计与工程、表演 (服装表演)、艺术设计(服装陈列与会展设计)、广告学(服装广告策划与制作)、市场营销(服装营销)等五个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

  • 4

    重庆市江北区威斯特职业培训学校(International Wester Colloge)是一所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专业服装设计学府,创办于90年代中。学院现坐落于重庆市江北区。学院所开设的专业有:服装设计、形象设计、美容、美发、化妆、模特儿等培训课程。是一所集教、学、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时尚产业培训机构。我校素以校风好,管理严,教学质量高而闻名,并且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公认和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学校拥有专业的服装设计教室、服装制版教室、服装手绘教室、服装立体裁剪教室、服装工艺(制作)教室、礼仪教室以及美甲、化妆等独立教学场所,为学员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由一批专业服装设计师、服装企业制版师、服装技术研究专家任教,具有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学校拥有20年不断积累完善的教学资料,采用全新的比例、原型、立体、手工相结合的制版教学模式,将设计理念源源不断的注入服装教学中,将版型结构融入款式设计中。以服装设计、制版原理、手工工艺、实际操作为教学重点,与学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有实际能力的设计师、制版师。威斯特培训学校始终坚持教学质量是发展的根本,是生命线,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把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所有教师都是全职教师。老师们不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持相关专业高级资格证书上岗,具有相关专业教学及实践经验至少5年以上的经历,部分专业教师具备10-20年以上相关行业经验。学校在原有师资阵容上还不断扩充新力量,增加各专业技术能人,每学期都会定期邀请资深讲师以及行业专家授课。切实保证了教学的专业性、持续性和稳定性。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学校也独具创新,理论联系实际,采用阶梯式教学模式,并根据教学需求,不断尝试和推广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达到预期培训的最佳效果。我校以“实施名校战略、打造名师工程”为己任,以“育行业精英,促产业发展”为目标,采取独特创新的办学模式,走“专”、“精”、“强”的办学之路,管理严格,教风严谨,师资过硬,专业优势明显,学风优良,配套设施完善,是一个发挥创意、成就梦想的深造之地。我校依托一米管家公司、威斯特服饰有限公司和威斯特高级定制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经济后盾,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并参照国内外各大时装院校课程并结合服装产业发展对高级服装产业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威斯特培训学校多年来一直秉承校训“卓越技能.出彩人生”崇高使命,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输送技能人才,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合作共赢。

  • 5

    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学校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武汉纺织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为战略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营建良好的学术生态。设有18个学院(部),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博士800余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0余人,省级各类人才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8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2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

  • 6

    香港素称"东方明珠",被誉为“亚洲时装之都”。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引领时尚的魅力之都,香港的时装设计及时尚产业都走在世界时尚前端。香港的时装产业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像堡狮龙、班尼路、阿桑娜、佛罗伦等等服装品牌,都是MADE IN HONGKONG。可以说很难再有一个地方能够把中西合壁在时装设计上体现得那么充分那么完美。在独特的文化熏陶下,香港出现了很多国际级时装设计大师,如邓达智、张天爱等。中国第一品牌服装培训连锁院校香港服装学院是一所知名服装院校,学院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宗旨,在香港及国内外服装行业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学院加强与内地服装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内地服装人才的培养,目前已在深圳、广州、武汉、长沙、梅州、温州、东莞等地设有多所分校,并为国内服装业的发展培养了两万多名实用型服装计师、服装营销与管理人才,有的已成为品牌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有的在服装公司担任生产厂长、营销经理,有的还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公司、专卖店.....,部分学员在全国各类服装设计大赛中屡屡获奖,成为服装界的精英。

  • 7

    杭州圣玛丁时装设计学校整合了国内外优质的服装教育资源,是一所具有国际前瞻性的,全国知名的服装教育品牌。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教学场地20000平方米,每年接纳学生学习人数2300名左右,教职工70余名,其中外籍教师16名,全职教师38名,兼职教师7名,特约讲师:11名; 是江浙沪地区甚具实力的服装专业培训学校,在社会及学生中拥有良好口碑。2018年10月,被批准成为“浙江省级重点服装教育品牌” 、“浙江省服装教育示范单位”。对外,圣玛丁联合米兰国立美术学院、马兰欧尼服装学院、柏丽慕达时装学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日本杉野服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组成教育资源共享联合体,确保学生在掌握国内技术的同时可以学到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具备国际化视野。对内,圣玛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就业体系,特别推出了服装全能创业课程。并整合了上千家企业资源,如四季青集团5000多家商户企业、GXG、太平鸟、魔凡、秋水伊人、达衣岩、欧时力、江南布衣、中国服装人才网等,组成了全国性的就业网络。除此之外,圣玛丁和国内非常著名的三大服装经济体:杭州四季青集团、海宁中国皮革城、湖州织里童装城达成长期的人才战略合作和培养,保证学生的就业;同时,聘请了如SANTO COSTANZO先生、Franca Tribioli女士、BARBARA BORRA女士、古川云雪先生、越水达雄先生、萩原辉美先生、安东尼奥先生等外籍艺术导师,组成了先进的国际化教学团队。

  • 8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中国上海,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环境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基本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从建校之初的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文、理学、外语12个专业学院,另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和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6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12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3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5000人,研究生6000余人,继续教育学历生近5000人,各类留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3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4.3%,其中院士8人,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含讲座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名。教育教学:学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为校训,推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至2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我校艺术类招生享有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同等的自主权,并获得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试点。2007年,学校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入选国家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110余项。学校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60项。学校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覆盖10个本科专业和6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近年来,学校有8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获得提名。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世界穿着艺术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模特大赛、上海市发明创造三枪杯竞赛等重大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科科研: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础、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2012年,学校7个学科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在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继续领居第一,实现三连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设计学学科进入全国前20%,其中,设计学列上海高校第一位。工程、化学、材料和物理4个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且排名稳步提升。工科学科领域进入ARWU(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大学排行榜)世界大学排名前150强。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传统,依托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加强协同创新,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11年获得19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2011年,学校国际专利授权数量在高等院校中列第16位。目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产业布局,学校正努力打造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的学科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面向行业产业的“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区域发展的“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以“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时尚创意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为我国战略武器的研制,神五、神六、神七、神九、神十载人航天工程和“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做出了贡献。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与世界10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0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为非洲国家培养纺织专业高级专门人才。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日本文化学园等合作举办学位或学历教育项目,其中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日本文化学园、伦敦艺术大学等国际上著名艺术设计院校达成合作共识,已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学校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生项目,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多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学术会议”、“第7届自然计算国际学术会议”、“第8届国际薄膜物理与应用会议”、“第12届亚洲纺织会议”、“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努力开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交流新格局。

  • 1

    香港素称"东方明珠",被誉为“亚洲时装之都”。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引领时尚的魅力之都,香港的时装设计及时尚产业都走在世界时尚前端。香港的时装产业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像堡狮龙、班尼路、阿桑娜、佛罗伦等等服装品牌,都是MADE IN HONGKONG。可以说很难再有一个地方能够把中西合壁在时装设计上体现得那么充分那么完美。在独特的文化熏陶下,香港出现了很多国际级时装设计大师,如邓达智、张天爱等。中国第一品牌服装培训连锁院校香港服装学院是一所知名服装院校,学院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宗旨,在香港及国内外服装行业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学院加强与内地服装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内地服装人才的培养,目前已在深圳、广州、武汉、长沙、梅州、温州、东莞等地设有多所分校,并为国内服装业的发展培养了两万多名实用型服装计师、服装营销与管理人才,有的已成为品牌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有的在服装公司担任生产厂长、营销经理,有的还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公司、专卖店.....,部分学员在全国各类服装设计大赛中屡屡获奖,成为服装界的精英。

  • 2

    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学校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武汉纺织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为战略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营建良好的学术生态。设有18个学院(部),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博士800余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0余人,省级各类人才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8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2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

  • 3

    江西服装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服装类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学院的前身是1991年7月的民办江西服装学院。1998年2月更名为江西服装专修学院。2003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学院更名为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本科高等教育学院。江西服装学院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占地754.24亩,建筑面积47.23万平方米。学院现有高职统招在校生6023人,设有时装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管理学院、服装工程学院、服装商贸学院、服饰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公共教学部六院一部,开设有30个专业(含方向),其中服装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艺术设计和市场营销4个专业属于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经申报并通过教育部批准服装设计与工程、表演 (服装表演)、艺术设计(服装陈列与会展设计)、广告学(服装广告策划与制作)、市场营销(服装营销)等五个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

  • 4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历史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学校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围绕服装服饰,以设计学为龙头,逐步形成了“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在服装服饰文化、服装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服装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装、产品与数字化媒体设计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形成了独特优势。设有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美术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专业设置覆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在服装服饰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国内领先。学校拥有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7345人,其中本科生608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264人,形成“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修复、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设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为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其中,9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获批“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校60余年,已培养数万名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在众多行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很多已成为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多年来均在5%以上,涌现出了例外、Grace Chen、UOOYAA、熙上等众多优秀设计师品牌,是活跃在行业前沿的创新力量代表。

  • 5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是一所有35年办学历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隶属于广州大学的公办二级学院,也是华南地区特色明显、成果丰富的纺织服装类院校。学院依托广州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依托名列全国500强的广州纺织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国企)雄厚的办学实力,凭借集团纺纱、织造、染整、服装、进出口贸易等企业群和研究机构,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国际贸易完整产业链的支撑,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不断创新、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知名的纺织服装类院校。学院紧紧围绕纺织服装行业特色,针对行业内高技能人才紧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及人才需求,积极构建以服装设计、纺织工程为主,同时面向社会的应用艺术、经贸、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注重安排学生的实践实训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为学生们塑造综合素质、展现自我才华、成功走上工作岗位搭建桥梁和平台。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是全国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市级示范专业。学院老师和学生设计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服装、室内装饰等大型竞赛的金、银等各类奖项。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好、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和双师型队伍。学院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凭借办学多年的优势与社会声誉,建立起了以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为中心,面向广东省内并向香港、澳门等地区延伸的宽广就业网络,与国内近500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用能力、适应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信赖,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近几年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学生就业成果斐然。学院的新校区(原校区在赤岗新港中路399号)位于广州市增槎路,毗邻珠江,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校园布局科学合理,各类教室、教学设备齐全,实习实训场所充足,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校园拥有一流的江景,绿树掩映,景色优美,环境安静,为学生提供了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 6

    重庆市江北区威斯特职业培训学校(International Wester Colloge)是一所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专业服装设计学府,创办于90年代中。学院现坐落于重庆市江北区。学院所开设的专业有:服装设计、形象设计、美容、美发、化妆、模特儿等培训课程。是一所集教、学、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时尚产业培训机构。我校素以校风好,管理严,教学质量高而闻名,并且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公认和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学校拥有专业的服装设计教室、服装制版教室、服装手绘教室、服装立体裁剪教室、服装工艺(制作)教室、礼仪教室以及美甲、化妆等独立教学场所,为学员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由一批专业服装设计师、服装企业制版师、服装技术研究专家任教,具有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学校拥有20年不断积累完善的教学资料,采用全新的比例、原型、立体、手工相结合的制版教学模式,将设计理念源源不断的注入服装教学中,将版型结构融入款式设计中。以服装设计、制版原理、手工工艺、实际操作为教学重点,与学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有实际能力的设计师、制版师。威斯特培训学校始终坚持教学质量是发展的根本,是生命线,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把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所有教师都是全职教师。老师们不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持相关专业高级资格证书上岗,具有相关专业教学及实践经验至少5年以上的经历,部分专业教师具备10-20年以上相关行业经验。学校在原有师资阵容上还不断扩充新力量,增加各专业技术能人,每学期都会定期邀请资深讲师以及行业专家授课。切实保证了教学的专业性、持续性和稳定性。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学校也独具创新,理论联系实际,采用阶梯式教学模式,并根据教学需求,不断尝试和推广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达到预期培训的最佳效果。我校以“实施名校战略、打造名师工程”为己任,以“育行业精英,促产业发展”为目标,采取独特创新的办学模式,走“专”、“精”、“强”的办学之路,管理严格,教风严谨,师资过硬,专业优势明显,学风优良,配套设施完善,是一个发挥创意、成就梦想的深造之地。我校依托一米管家公司、威斯特服饰有限公司和威斯特高级定制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经济后盾,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并参照国内外各大时装院校课程并结合服装产业发展对高级服装产业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威斯特培训学校多年来一直秉承校训“卓越技能.出彩人生”崇高使命,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输送技能人才,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合作共赢。

  • 7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中国上海,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环境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基本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从建校之初的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文、理学、外语12个专业学院,另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和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6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12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3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5000人,研究生6000余人,继续教育学历生近5000人,各类留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3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4.3%,其中院士8人,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含讲座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名。教育教学:学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为校训,推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至2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我校艺术类招生享有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同等的自主权,并获得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试点。2007年,学校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入选国家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110余项。学校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60项。学校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覆盖10个本科专业和6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近年来,学校有8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获得提名。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世界穿着艺术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模特大赛、上海市发明创造三枪杯竞赛等重大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科科研: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础、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2012年,学校7个学科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在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继续领居第一,实现三连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设计学学科进入全国前20%,其中,设计学列上海高校第一位。工程、化学、材料和物理4个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且排名稳步提升。工科学科领域进入ARWU(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大学排行榜)世界大学排名前150强。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传统,依托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加强协同创新,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11年获得19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2011年,学校国际专利授权数量在高等院校中列第16位。目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产业布局,学校正努力打造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的学科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面向行业产业的“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区域发展的“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以“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时尚创意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为我国战略武器的研制,神五、神六、神七、神九、神十载人航天工程和“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做出了贡献。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与世界10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0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为非洲国家培养纺织专业高级专门人才。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日本文化学园等合作举办学位或学历教育项目,其中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日本文化学园、伦敦艺术大学等国际上著名艺术设计院校达成合作共识,已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学校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生项目,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多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学术会议”、“第7届自然计算国际学术会议”、“第8届国际薄膜物理与应用会议”、“第12届亚洲纺织会议”、“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努力开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交流新格局。

  • 8

    杭州圣玛丁时装设计学校整合了国内外优质的服装教育资源,是一所具有国际前瞻性的,全国知名的服装教育品牌。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教学场地20000平方米,每年接纳学生学习人数2300名左右,教职工70余名,其中外籍教师16名,全职教师38名,兼职教师7名,特约讲师:11名; 是江浙沪地区甚具实力的服装专业培训学校,在社会及学生中拥有良好口碑。2018年10月,被批准成为“浙江省级重点服装教育品牌” 、“浙江省服装教育示范单位”。对外,圣玛丁联合米兰国立美术学院、马兰欧尼服装学院、柏丽慕达时装学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日本杉野服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组成教育资源共享联合体,确保学生在掌握国内技术的同时可以学到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具备国际化视野。对内,圣玛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就业体系,特别推出了服装全能创业课程。并整合了上千家企业资源,如四季青集团5000多家商户企业、GXG、太平鸟、魔凡、秋水伊人、达衣岩、欧时力、江南布衣、中国服装人才网等,组成了全国性的就业网络。除此之外,圣玛丁和国内非常著名的三大服装经济体:杭州四季青集团、海宁中国皮革城、湖州织里童装城达成长期的人才战略合作和培养,保证学生的就业;同时,聘请了如SANTO COSTANZO先生、Franca Tribioli女士、BARBARA BORRA女士、古川云雪先生、越水达雄先生、萩原辉美先生、安东尼奥先生等外籍艺术导师,组成了先进的国际化教学团队。

  • 1

    香港素称"东方明珠",被誉为“亚洲时装之都”。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引领时尚的魅力之都,香港的时装设计及时尚产业都走在世界时尚前端。香港的时装产业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像堡狮龙、班尼路、阿桑娜、佛罗伦等等服装品牌,都是MADE IN HONGKONG。可以说很难再有一个地方能够把中西合壁在时装设计上体现得那么充分那么完美。在独特的文化熏陶下,香港出现了很多国际级时装设计大师,如邓达智、张天爱等。中国第一品牌服装培训连锁院校香港服装学院是一所知名服装院校,学院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宗旨,在香港及国内外服装行业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学院加强与内地服装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内地服装人才的培养,目前已在深圳、广州、武汉、长沙、梅州、温州、东莞等地设有多所分校,并为国内服装业的发展培养了两万多名实用型服装计师、服装营销与管理人才,有的已成为品牌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有的在服装公司担任生产厂长、营销经理,有的还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公司、专卖店.....,部分学员在全国各类服装设计大赛中屡屡获奖,成为服装界的精英。

  • 2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中国上海,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环境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基本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从建校之初的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文、理学、外语12个专业学院,另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和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6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12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3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5000人,研究生6000余人,继续教育学历生近5000人,各类留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3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4.3%,其中院士8人,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含讲座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名。教育教学:学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为校训,推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至2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我校艺术类招生享有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同等的自主权,并获得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试点。2007年,学校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入选国家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110余项。学校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60项。学校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覆盖10个本科专业和6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近年来,学校有8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获得提名。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世界穿着艺术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模特大赛、上海市发明创造三枪杯竞赛等重大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科科研: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础、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2012年,学校7个学科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在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继续领居第一,实现三连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设计学学科进入全国前20%,其中,设计学列上海高校第一位。工程、化学、材料和物理4个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且排名稳步提升。工科学科领域进入ARWU(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大学排行榜)世界大学排名前150强。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传统,依托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加强协同创新,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11年获得19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2011年,学校国际专利授权数量在高等院校中列第16位。目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产业布局,学校正努力打造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的学科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面向行业产业的“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区域发展的“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以“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时尚创意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为我国战略武器的研制,神五、神六、神七、神九、神十载人航天工程和“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做出了贡献。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与世界10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0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为非洲国家培养纺织专业高级专门人才。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日本文化学园等合作举办学位或学历教育项目,其中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日本文化学园、伦敦艺术大学等国际上著名艺术设计院校达成合作共识,已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学校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生项目,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多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学术会议”、“第7届自然计算国际学术会议”、“第8届国际薄膜物理与应用会议”、“第12届亚洲纺织会议”、“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努力开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交流新格局。

  • 3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是一所有35年办学历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隶属于广州大学的公办二级学院,也是华南地区特色明显、成果丰富的纺织服装类院校。学院依托广州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依托名列全国500强的广州纺织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国企)雄厚的办学实力,凭借集团纺纱、织造、染整、服装、进出口贸易等企业群和研究机构,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国际贸易完整产业链的支撑,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不断创新、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知名的纺织服装类院校。学院紧紧围绕纺织服装行业特色,针对行业内高技能人才紧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及人才需求,积极构建以服装设计、纺织工程为主,同时面向社会的应用艺术、经贸、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注重安排学生的实践实训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为学生们塑造综合素质、展现自我才华、成功走上工作岗位搭建桥梁和平台。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是全国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市级示范专业。学院老师和学生设计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服装、室内装饰等大型竞赛的金、银等各类奖项。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好、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和双师型队伍。学院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凭借办学多年的优势与社会声誉,建立起了以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为中心,面向广东省内并向香港、澳门等地区延伸的宽广就业网络,与国内近500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用能力、适应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信赖,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近几年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学生就业成果斐然。学院的新校区(原校区在赤岗新港中路399号)位于广州市增槎路,毗邻珠江,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校园布局科学合理,各类教室、教学设备齐全,实习实训场所充足,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校园拥有一流的江景,绿树掩映,景色优美,环境安静,为学生提供了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 4

    重庆市江北区威斯特职业培训学校(International Wester Colloge)是一所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专业服装设计学府,创办于90年代中。学院现坐落于重庆市江北区。学院所开设的专业有:服装设计、形象设计、美容、美发、化妆、模特儿等培训课程。是一所集教、学、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时尚产业培训机构。我校素以校风好,管理严,教学质量高而闻名,并且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公认和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学校拥有专业的服装设计教室、服装制版教室、服装手绘教室、服装立体裁剪教室、服装工艺(制作)教室、礼仪教室以及美甲、化妆等独立教学场所,为学员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由一批专业服装设计师、服装企业制版师、服装技术研究专家任教,具有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学校拥有20年不断积累完善的教学资料,采用全新的比例、原型、立体、手工相结合的制版教学模式,将设计理念源源不断的注入服装教学中,将版型结构融入款式设计中。以服装设计、制版原理、手工工艺、实际操作为教学重点,与学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有实际能力的设计师、制版师。威斯特培训学校始终坚持教学质量是发展的根本,是生命线,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把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所有教师都是全职教师。老师们不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持相关专业高级资格证书上岗,具有相关专业教学及实践经验至少5年以上的经历,部分专业教师具备10-20年以上相关行业经验。学校在原有师资阵容上还不断扩充新力量,增加各专业技术能人,每学期都会定期邀请资深讲师以及行业专家授课。切实保证了教学的专业性、持续性和稳定性。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学校也独具创新,理论联系实际,采用阶梯式教学模式,并根据教学需求,不断尝试和推广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达到预期培训的最佳效果。我校以“实施名校战略、打造名师工程”为己任,以“育行业精英,促产业发展”为目标,采取独特创新的办学模式,走“专”、“精”、“强”的办学之路,管理严格,教风严谨,师资过硬,专业优势明显,学风优良,配套设施完善,是一个发挥创意、成就梦想的深造之地。我校依托一米管家公司、威斯特服饰有限公司和威斯特高级定制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经济后盾,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并参照国内外各大时装院校课程并结合服装产业发展对高级服装产业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威斯特培训学校多年来一直秉承校训“卓越技能.出彩人生”崇高使命,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输送技能人才,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合作共赢。

  • 5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历史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学校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围绕服装服饰,以设计学为龙头,逐步形成了“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在服装服饰文化、服装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服装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装、产品与数字化媒体设计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形成了独特优势。设有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美术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专业设置覆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在服装服饰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国内领先。学校拥有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7345人,其中本科生608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264人,形成“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修复、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设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为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其中,9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获批“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校60余年,已培养数万名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在众多行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很多已成为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多年来均在5%以上,涌现出了例外、Grace Chen、UOOYAA、熙上等众多优秀设计师品牌,是活跃在行业前沿的创新力量代表。

  • 6

    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学校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武汉纺织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为战略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营建良好的学术生态。设有18个学院(部),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博士800余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0余人,省级各类人才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8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2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

  • 7

    江西服装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服装类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学院的前身是1991年7月的民办江西服装学院。1998年2月更名为江西服装专修学院。2003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学院更名为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本科高等教育学院。江西服装学院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占地754.24亩,建筑面积47.23万平方米。学院现有高职统招在校生6023人,设有时装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管理学院、服装工程学院、服装商贸学院、服饰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公共教学部六院一部,开设有30个专业(含方向),其中服装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艺术设计和市场营销4个专业属于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经申报并通过教育部批准服装设计与工程、表演 (服装表演)、艺术设计(服装陈列与会展设计)、广告学(服装广告策划与制作)、市场营销(服装营销)等五个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

  • 8

    杭州圣玛丁时装设计学校整合了国内外优质的服装教育资源,是一所具有国际前瞻性的,全国知名的服装教育品牌。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教学场地20000平方米,每年接纳学生学习人数2300名左右,教职工70余名,其中外籍教师16名,全职教师38名,兼职教师7名,特约讲师:11名; 是江浙沪地区甚具实力的服装专业培训学校,在社会及学生中拥有良好口碑。2018年10月,被批准成为“浙江省级重点服装教育品牌” 、“浙江省服装教育示范单位”。对外,圣玛丁联合米兰国立美术学院、马兰欧尼服装学院、柏丽慕达时装学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日本杉野服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组成教育资源共享联合体,确保学生在掌握国内技术的同时可以学到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具备国际化视野。对内,圣玛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就业体系,特别推出了服装全能创业课程。并整合了上千家企业资源,如四季青集团5000多家商户企业、GXG、太平鸟、魔凡、秋水伊人、达衣岩、欧时力、江南布衣、中国服装人才网等,组成了全国性的就业网络。除此之外,圣玛丁和国内非常著名的三大服装经济体:杭州四季青集团、海宁中国皮革城、湖州织里童装城达成长期的人才战略合作和培养,保证学生的就业;同时,聘请了如SANTO COSTANZO先生、Franca Tribioli女士、BARBARA BORRA女士、古川云雪先生、越水达雄先生、萩原辉美先生、安东尼奥先生等外籍艺术导师,组成了先进的国际化教学团队。

  • 1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是一所有35年办学历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隶属于广州大学的公办二级学院,也是华南地区特色明显、成果丰富的纺织服装类院校。学院依托广州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依托名列全国500强的广州纺织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国企)雄厚的办学实力,凭借集团纺纱、织造、染整、服装、进出口贸易等企业群和研究机构,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国际贸易完整产业链的支撑,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不断创新、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知名的纺织服装类院校。学院紧紧围绕纺织服装行业特色,针对行业内高技能人才紧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及人才需求,积极构建以服装设计、纺织工程为主,同时面向社会的应用艺术、经贸、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注重安排学生的实践实训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为学生们塑造综合素质、展现自我才华、成功走上工作岗位搭建桥梁和平台。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是全国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市级示范专业。学院老师和学生设计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服装、室内装饰等大型竞赛的金、银等各类奖项。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好、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和双师型队伍。学院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凭借办学多年的优势与社会声誉,建立起了以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为中心,面向广东省内并向香港、澳门等地区延伸的宽广就业网络,与国内近500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用能力、适应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信赖,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近几年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学生就业成果斐然。学院的新校区(原校区在赤岗新港中路399号)位于广州市增槎路,毗邻珠江,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校园布局科学合理,各类教室、教学设备齐全,实习实训场所充足,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校园拥有一流的江景,绿树掩映,景色优美,环境安静,为学生提供了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 2

    江西服装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服装类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学院的前身是1991年7月的民办江西服装学院。1998年2月更名为江西服装专修学院。2003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学院更名为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本科高等教育学院。江西服装学院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占地754.24亩,建筑面积47.23万平方米。学院现有高职统招在校生6023人,设有时装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管理学院、服装工程学院、服装商贸学院、服饰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公共教学部六院一部,开设有30个专业(含方向),其中服装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艺术设计和市场营销4个专业属于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经申报并通过教育部批准服装设计与工程、表演 (服装表演)、艺术设计(服装陈列与会展设计)、广告学(服装广告策划与制作)、市场营销(服装营销)等五个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

  • 3

    杭州圣玛丁时装设计学校整合了国内外优质的服装教育资源,是一所具有国际前瞻性的,全国知名的服装教育品牌。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教学场地20000平方米,每年接纳学生学习人数2300名左右,教职工70余名,其中外籍教师16名,全职教师38名,兼职教师7名,特约讲师:11名; 是江浙沪地区甚具实力的服装专业培训学校,在社会及学生中拥有良好口碑。2018年10月,被批准成为“浙江省级重点服装教育品牌” 、“浙江省服装教育示范单位”。对外,圣玛丁联合米兰国立美术学院、马兰欧尼服装学院、柏丽慕达时装学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日本杉野服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组成教育资源共享联合体,确保学生在掌握国内技术的同时可以学到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具备国际化视野。对内,圣玛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就业体系,特别推出了服装全能创业课程。并整合了上千家企业资源,如四季青集团5000多家商户企业、GXG、太平鸟、魔凡、秋水伊人、达衣岩、欧时力、江南布衣、中国服装人才网等,组成了全国性的就业网络。除此之外,圣玛丁和国内非常著名的三大服装经济体:杭州四季青集团、海宁中国皮革城、湖州织里童装城达成长期的人才战略合作和培养,保证学生的就业;同时,聘请了如SANTO COSTANZO先生、Franca Tribioli女士、BARBARA BORRA女士、古川云雪先生、越水达雄先生、萩原辉美先生、安东尼奥先生等外籍艺术导师,组成了先进的国际化教学团队。

  • 4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历史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学校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围绕服装服饰,以设计学为龙头,逐步形成了“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在服装服饰文化、服装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服装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装、产品与数字化媒体设计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形成了独特优势。设有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美术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专业设置覆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在服装服饰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国内领先。学校拥有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7345人,其中本科生608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264人,形成“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修复、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设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为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其中,9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获批“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校60余年,已培养数万名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在众多行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很多已成为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多年来均在5%以上,涌现出了例外、Grace Chen、UOOYAA、熙上等众多优秀设计师品牌,是活跃在行业前沿的创新力量代表。

  • 5

    香港素称"东方明珠",被誉为“亚洲时装之都”。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引领时尚的魅力之都,香港的时装设计及时尚产业都走在世界时尚前端。香港的时装产业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像堡狮龙、班尼路、阿桑娜、佛罗伦等等服装品牌,都是MADE IN HONGKONG。可以说很难再有一个地方能够把中西合壁在时装设计上体现得那么充分那么完美。在独特的文化熏陶下,香港出现了很多国际级时装设计大师,如邓达智、张天爱等。中国第一品牌服装培训连锁院校香港服装学院是一所知名服装院校,学院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宗旨,在香港及国内外服装行业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学院加强与内地服装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内地服装人才的培养,目前已在深圳、广州、武汉、长沙、梅州、温州、东莞等地设有多所分校,并为国内服装业的发展培养了两万多名实用型服装计师、服装营销与管理人才,有的已成为品牌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有的在服装公司担任生产厂长、营销经理,有的还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公司、专卖店.....,部分学员在全国各类服装设计大赛中屡屡获奖,成为服装界的精英。

  • 6

    重庆市江北区威斯特职业培训学校(International Wester Colloge)是一所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专业服装设计学府,创办于90年代中。学院现坐落于重庆市江北区。学院所开设的专业有:服装设计、形象设计、美容、美发、化妆、模特儿等培训课程。是一所集教、学、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时尚产业培训机构。我校素以校风好,管理严,教学质量高而闻名,并且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公认和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学校拥有专业的服装设计教室、服装制版教室、服装手绘教室、服装立体裁剪教室、服装工艺(制作)教室、礼仪教室以及美甲、化妆等独立教学场所,为学员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由一批专业服装设计师、服装企业制版师、服装技术研究专家任教,具有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学校拥有20年不断积累完善的教学资料,采用全新的比例、原型、立体、手工相结合的制版教学模式,将设计理念源源不断的注入服装教学中,将版型结构融入款式设计中。以服装设计、制版原理、手工工艺、实际操作为教学重点,与学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有实际能力的设计师、制版师。威斯特培训学校始终坚持教学质量是发展的根本,是生命线,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把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所有教师都是全职教师。老师们不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持相关专业高级资格证书上岗,具有相关专业教学及实践经验至少5年以上的经历,部分专业教师具备10-20年以上相关行业经验。学校在原有师资阵容上还不断扩充新力量,增加各专业技术能人,每学期都会定期邀请资深讲师以及行业专家授课。切实保证了教学的专业性、持续性和稳定性。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学校也独具创新,理论联系实际,采用阶梯式教学模式,并根据教学需求,不断尝试和推广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达到预期培训的最佳效果。我校以“实施名校战略、打造名师工程”为己任,以“育行业精英,促产业发展”为目标,采取独特创新的办学模式,走“专”、“精”、“强”的办学之路,管理严格,教风严谨,师资过硬,专业优势明显,学风优良,配套设施完善,是一个发挥创意、成就梦想的深造之地。我校依托一米管家公司、威斯特服饰有限公司和威斯特高级定制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经济后盾,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并参照国内外各大时装院校课程并结合服装产业发展对高级服装产业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威斯特培训学校多年来一直秉承校训“卓越技能.出彩人生”崇高使命,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输送技能人才,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合作共赢。

  • 7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中国上海,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环境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基本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从建校之初的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文、理学、外语12个专业学院,另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和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6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12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3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5000人,研究生6000余人,继续教育学历生近5000人,各类留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3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4.3%,其中院士8人,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含讲座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名。教育教学:学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为校训,推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2006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至2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我校艺术类招生享有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同等的自主权,并获得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试点。2007年,学校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入选国家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110余项。学校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60项。学校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覆盖10个本科专业和6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近年来,学校有8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获得提名。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世界穿着艺术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模特大赛、上海市发明创造三枪杯竞赛等重大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科科研: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础、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2012年,学校7个学科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在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继续领居第一,实现三连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设计学学科进入全国前20%,其中,设计学列上海高校第一位。工程、化学、材料和物理4个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且排名稳步提升。工科学科领域进入ARWU(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大学排行榜)世界大学排名前150强。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传统,依托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加强协同创新,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11年获得19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2011年,学校国际专利授权数量在高等院校中列第16位。目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产业布局,学校正努力打造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的学科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面向行业产业的“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区域发展的“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以“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时尚创意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为我国战略武器的研制,神五、神六、神七、神九、神十载人航天工程和“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做出了贡献。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与世界10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0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为非洲国家培养纺织专业高级专门人才。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日本文化学园等合作举办学位或学历教育项目,其中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日本文化学园、伦敦艺术大学等国际上著名艺术设计院校达成合作共识,已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学校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生项目,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多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学术会议”、“第7届自然计算国际学术会议”、“第8届国际薄膜物理与应用会议”、“第12届亚洲纺织会议”、“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努力开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交流新格局。

  • 8

    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学校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武汉纺织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为战略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营建良好的学术生态。设有18个学院(部),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博士800余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0余人,省级各类人才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8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2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

排行资讯 查看更多>